2008年6月7日 星期六

想成名!? 找「蒙娜麗莎的微笑」就對了

曾有老師說過,想成名嗎?找「蒙娜麗莎的微笑」就對了,老師真是說對了,依照這張名畫的知名度,大家會好奇不一樣的作品呈現方式是如何呢?以下,為各位介紹各種以「蒙娜麗莎的微笑」為題材的相關作品與產品
一、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
由茱莉亞蘿勃茲主演,蘿勃茲是一位開放派專攻藝術的老師,竟來到東岸一間作風保守的知名貴族藝術女校任職,她訝異於學校將學生的未來定位在家庭裡的妻子角色上,一切學習都以如何當個好妻子為依歸,蘿勃茲開放教法為學生帶來衝突、不同視野,也讓學生對未來開始有不同的想法,更讓一位在婚姻中受挫的學生羨慕著蒙娜麗莎那朵真心的「微笑」…二、日劇-蒙娜麗莎的微笑
什麼是第2幅「蒙娜麗莎」?要怎樣才能得到她呢?「蒙娜麗莎的微笑」以「懷茲東京」拍賣會館為舞台,描繪各方人馬為了追求謎樣的「第2幅蒙娜麗莎」,而展開一場又一場激烈的爭奪戰…擁有超人鑑定眼光的江口洋介,將與修復師葉月里緒菜、銀行派遣員岡田准一攜手合作,共同揭開拍賣會背後的「蒙娜麗莎」之謎! 三、用小畫家畫蒙娜麗莎的微笑
簡單的工具,也能創造出一流的作品
四、蒙娜麗莎成為美容產品的代言人
參考網頁:

2008年6月6日 星期五

名畫分享-范艾克之「阿諾菲尼夫婦」

《阿諾菲尼夫婦》這幅肖像畫,是范艾克在顛峰時期的作品之一。是什麼原因使這幅畫作如此重要?首先,是由於繪畫本質所致;其次由於范艾克使用各種油質顏料的方法獨特所致;最後,是基於此畫的布局和結構:阿諾菲尼夫婦倆人一塊兒站在臥室中央,含情脈脈地執手相依偎,似乎是一種終生相托的情感流露,也是忠貞不渝和患難與共的象徵。
  事實上,我們還可以看到,范艾克對事物細節有不同尋常的精心處理:從修飾衣著的皮毛、家俱的細部到房間的裝飾和最小的物件,無不刻劃入微;最後,我們還可以注意到,有一面映照著豐富影像的鏡子,那是一面聞名遐邇的凹鏡,這一面凹鏡的意義非凡,它描繪空間,並注入了清新而熱情的品質。
  從畫面上我們可以看到,人物的腳旁有一隻長毛狗,正用可愛的表情瞪著我們,這隻是忠貞的象徵;丈夫的木屐和妻子的土耳其平底鞋,強調出畫面的親切之情床邊的木雕代表婚姻的象徵;窗台上,放著一只蘋果,窗下靠背長椅上放著三只蘋果,這是多子多孫多福氣的象徵
  但是,真正支配空間的則是此畫的主人翁。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鏡中反射的形象,我們可以看到阿諾菲尼夫婦上半身的形象,和在凹鏡映照下顯得稍微歪曲的房中全部物品,以及從一扇半閉的房門中可以窺見穿藍衣的騎士,其身旁是一穿長紅衣的騎士,如此就像魔術表現似的,一筆抹煞現實與絕對空間中的界限

作品分享:什一堂烘焙坊網頁

在南投有一家頗具盛名的烘焙坊老店-什一堂,一直以來都沒有自已的網頁,初學者的我以所學幫什一堂設計了一個網頁(http://web2.ntit.edu.tw/~s23955028/final/index.htm),如下圖:

2008年5月25日 星期日

旅遊分享-馬來西亞

在公司待了多年,終於在今年3月有幸等到公司的國外旅遊機會,大家決定至馬來西亞5日遊。其實旅遊到哪都無所謂,重要的是一起旅遊的人,和公司的人都熟識,旅遊起來也格外有趣。印象深刻的是最後一天住的「金馬皇宮」,六星級飯店,許多名人都住過,此飯店真是如其名呀!飯店內許多裝飾皆是馬,且金碧輝煌,以下即是飯店的照片。


灌洗用品
從房間陽台望出去的景色飯店酒巴的群馬雕飾
飯店外觀

作品分享-高架地板雜誌圖文編排

以上的圖文,是我第一次作的雜誌編排,其中的照片拍攝也是自已除了生活照之外的初次之作,手法上並不純熟,但卻是值得我保存的初次之作,放上來和大家分享。
拍攝-由於是初次的作品,用的相機還不是專業的單眼相機,只以一般的數位相機拍攝。較困難之處當然是在動態的拍攝,常常會拍出模糊的相片,所幸多拍了幾張,也拍到了較清楚的照片。
編排-在編排上我花了不少時間在上面,在思考如何呈現編排視覺上能較為活潑又不失莊重,更不致於太過死板,還真是相當費神。由於是在說明高架地板這項產品,整體色上以偏木紋的黃宗色表現。照片凸顯以白底來襯出。內文部份以漸層框出,增加讀者的閱讀順序性圖文辨易度
要能編排出符合客戶需求及整體視覺上的條理美感,這中間的互相協調是門大學問,我參考了許多報張雜誌的編排手法,試了許多版本的作法,才定案出以上的排法,希望將來能有更多機會來累積這樣的經驗,來增進自已的專業性。

2008年4月11日 星期五

電影分享:大紅燈籠高高掛

此部電影為張藝謀的作品,女主角是相當具知名度的鞏俐所釋演,這部電影獲得第四十四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第六十四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之所以推薦此部電影,是因劇中充滿了許多人性的矛盾糾葛、藝術的精華呈現,讓我印象相當深刻。此劇在說明1920年代的中國,擁有大學學歷的頌蓮(鞏俐飾演),為了家中生計,被迫嫁到大戶陳家當姨太太。排行四姨太的她,在與上面三位太太各自的互動下,看到了人生的百態,也學習到人性的醜陋面……。
以下為我摘錄的影評:
一、香港影庫 影評
張藝謀導演處理電影的手法。第一點特色,是影片色調的運用。大紅燈籠的主題象徵貫穿了整套電影,紅色,是電影中的主要基調,紅色可以營造氣氛和增添美感,也可以突出重點人物:鞏俐飾演的四太太常穿一件白衫,在視覺上,與紅色構成強烈的對比,突顯了在畫面裡的位置我覺得紅色的作用不只於此。其中一場,四太太在已死去的三太太房間裡點燈,原本掛滿了五彩繽紛的戲曲臉譜,頓時被燈光染紅了一片,紅色,在這裡除了是氣氛的營造,還隱喻了更重要的主題:當大紅燈籠亮起時,女性不能自主的悲哀另一點特色是,整套片都刻意避免把老爺的臉拍得清楚。導演這樣的安排,似乎是想強調老爺與女性們的距離感和女性在這電影中的重要性。 還有一點,是框架的運用。除了我們看電影時鏡頭本身的框架外,導演在畫面的構圖上,還用了很多框架來表現四太太那種走不出來(心靈和肉體上)、被困住的痛苦,例如,雖然四太太初遇到大太太兒子時候對他便產生有意思,但礙於身份卻不能進一步把這感情發展的無奈,導演的畫面設計上,是四太太被門框框著,看著男的從對面的門框走了,構圖上這樣處理,加強了表達那種意念的感染力。 更明顯和更重要的是整套片的最後一個鏡頭:全景,稍微傾斜的府視角度,見鏡頭四邊被建築物包圍著,內裡掛著的大紅燈籠也形成一條邊,框住了中央的空地,失了心的四太太毫無方向地在空地上四處走著。好像她走來走去,都走不出這處地方,走不出這個封建社會的制度和命運的安排
http://column.hkmdb.com/misc/?p=10 香港影庫 專欄文章 嘉偉影評
二、湯本論壇-色劫、人劫和心劫 評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
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下簡稱《紅燈籠》)一開始就這樣把生命和歷史以及活在現實中的歷史糾纏在一起。演出了一部令中外觀眾驚心動魄的「紅燈籠夢」。 
電影女主人公頌蓮站在古篆字碑文之前,這似乎,意味著她的命運要被由這些古篆字包含的意義堆砌出的監獄囚禁終生。  三太太,是影片中最富人性光彩的人物,一個反叛者,一個冒著生命危險追求自身幸福和性愛滿足的女性,至少,她的情人高醫生是她的藝術知音和互為魅悅的情伴侶和性伴侶,這是反金錢,反傳統,反禮教,反權勢的。導演在刻劃這個人物時,頗費用心,三太太在被陳家打手捉回時,腳上著粉紅拖鞋,身穿白色內衣,在黑灰色的一群人的推擁下,特別鮮艷顯眼而觸目驚心,直至最後被送往死屋,她仍是一個掙扎中的一身白,象徵著黑色歷史中的人性的美,而這一點白,而這一點美,卻被無情扼殺。張藝謀擅長以顏色,光線,對比來說話,來表達人生的思想的內蘊,他對視覺藝術-電影的手法的掌握和運用,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http://www.tangben.com/COFFEE/COdy1.htm本論壇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台灣7-11創新行銷學」之讀書心得

出版社:天下雜誌
作 者:楊瑪利(天下雜誌資深副總編輯)
大 綱:
此本書在敘述零售業的龍頭老大統一7-11便利商店是如何在7年的虧損下,仍堅持繼續營業,至今天全台灣幾乎每個十字路口都可見到7-11,這樣成功的局面,背後的辛酸、努力及用心,依依呈現在此本書中。
三單元心得:
一、創新密碼…….…………….P119
7-11的創新一直在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改變、消費者的需求不同而改變,總是跑在消費者的需求前面;統一看見了上班族在外無法與公司討論檔案上的問題,提供了代客影印、傳真;統一看見了現代人忙碌的生活,無法趕銀行繳帳單,提供了代收服務這些服務等,它的創新對應了現代人的生活模式,也合了消費者的味口。提醒了我,設計上的創新不能只一味地成就自已的風格,確無法對應到客戶的需求。
二、每天來也不厭倦…………...P136
統一還會顧慮到客戶對於門市視覺上、動線上及產品的新鮮感,平均5到6年會更新一次店內裝潢,讓門市看起來明亮、現代,產品也不會一陳不變,每年都會換掉一半的產品,讓消費者享受發現的樂趣。相對地,必須在設計上的能時時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代在快速前進,設計領域上更是流行的指標,更不能輕忽。
三、忠厚的外表,顛覆的心……P150
統一的員工給人的印象一直是相當忠厚老實,規規矩矩的穿著,憨厚的笑容,但7-11里所有的貼心服務、創新作法,卻讓外人跌破眼鏡,他們想得出「思樂冰」這樣新奇的冰品,吸引了許多年輕人來消費。他們更證明了創新不一定要無中生有,原本7-11的冰箱是拉開式的,員工必須從前面補貨,影響到客戶購物,到美國考查後,發現有一種「可走動冰箱」,可從後面補貨,根本不會影響到客戶,隨即引進台灣。其實創意就在身邊,隨處可見,只要用心、細心

符號學簡介

意義:
符號代表的意義非常廣,而符號學更是當今西方社會科學研究的熱 門題目。它能代表物、事、行動、狀態、甚至是代表其他的符號有此可知符號是人類用來表達一種象徵的幻想與智慧之結晶,為傳 遞思想、表達意願、溝通情感、記載事物而創造一些人為的代表物。 藉以溝通運用,相互感知明瞭,符號的形式、符號所代表的事物與符 號使用者三者必須同時存在,否則將造成歧異。


現代符號學的理論來源有四:
◎ 索緒爾的現代符號語言學理論。
◎ 皮爾士的符號學思想。
◎ 現代邏輯學(數理邏輯)。
◎ 卡西爾的符號形式哲學。

皮爾士理論:
由於皮爾士是較先提出符號學理論的學者,在此,先以他的理論來論述 。皮爾士認為,符號可區分為「指標」(signal)、「肖像」(icon)、與「象徵」(symbol)三種。
「指標」-符號與客體之間有物理性的連結或因果關係,具有邏輯關係性,如風與水的自然循環關係,人說風生水起即此意,像宮崎駿的「風之谷」裡即在詮釋自然間風與水的密切關係故事。


「肖像」-符號則與客體彼此相像,兩者在某方面有相似性,為一種形象的類似性,如蒙娜麗莎的
微笑的畫。

「象徵」-它不來自自然意義上的而是文化的象徵,無關於相似性和存在性,具有任意性,或二者 關係指按人為的規則確定,即傳統約定的關係,例如「賓士車」被賦予高品味、卓然出眾的象徵性「權炳」,代表中產階級以上的消費標準。「OK的手勢」在歐洲、北美人是沒問題的意思,突尼西亞、法國、比利時是數字零、一文不值的意思,在日本是錢、硬幣的思意,在地中海區、俄羅斯、巴西、土耳其是表示洞的手勢、性方面的汙辱、同性戀男人。 參考資料出處:

賓士網站

http://www.mercedes-benz.com.tw/content/taiwan/mpc/mpc_taiwan_website/tw/mpc_splashpage/home.html

符號學是什麼?從藝術作品談起

http://emag.ncnu.edu.tw/article/200605/%B2%C5%B8%B9%BE%C7%ACO%A4%B0%BB%F2.pdf

楊裕富講義:設計藝術史之設計,文化與設計師

http://home.educities.edu.tw/tsuiyh/deh/f304.html

奇摩知識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8030200868

蒙娜麗莎的微笑名畫

http://www.ylib.com/art/artist/8/artist8-21.html

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

話說「王雅君」

話說… 王家意外有了老二,跟著老大的「君」字,取了個「雅君」的名字,希望她優雅、君子, 從小到大,雅君的成績中,最高只能考到第二名,似乎與「二」總是有躲不開的命運,生命中充滿著老二哲學 。幸好,老二的空間大,有進也可退,輕鬆又自在呀!

2008年3月9日 星期日

Haagen-Dazs 12個議題項目

我選擇一個相當有知名度的頂極冰琪霖-Haagen-Dazs,作為一個主題,分支出12個有趣的議題來作深入的探究…




2008年3月2日 星期日

有視覺包裝與無視覺包裝的產品有何差別




上圖右為便利商店陳列的礦泉水照片,各式各樣的瓶身、各種品牌相當多,目光會看向何處?我的目光掃瞄過後,會落在悅氏的身上,為什麼?在眾多的礦泉水中,瓶身的設計是給人第一印象的視覺傳達,以往礦泉水瓶身多是直桶式的設計,近幾年來有了不一樣的瓶身設計,椎形設計出現,而我之所以選擇「悅氏」,是因為它名氣大,加上它終於改變了它的瓶身形狀,展現出像鑽石般晶瑩惕透的透明礦泉水,讓人覺得清涼、乾淨、高貴,所以「悅氏」拔得頭籌。

2008年2月26日 星期二

何謂CIS


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建立獨具魅力的企業形象,不僅是致勝關鍵,而且可以幫助企業提升知名度,進而提高商品的銷售業績。由於企業形象對於市場競爭力提升的無形助力是被肯定的,因此企業形象的建立,在現代化企業經營中已被企業所重視並加以研究。也因此,所謂「企業識別系統」,簡稱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在民國七十年以後,大型企業如統一企業公司、長榮航空公司、宏碁電腦、捷安特、震旦行、各行各業的連鎖店等,皆紛紛導入CIS。

一、 CIS被重視且蔚然成風的原因
1. 零售業發展走向連鎖化、專業化是目前的發展趨勢,為讓顧客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以及創造一致的形象,紛紛導入CIS。
2. 自由化、國際化的時代來臨,跨國企業的行銷實力及企業形象,極為強烈明顯,本土公司為了追求企業未來發展與應付目前企業競爭,CIS建立有其必要。
3. 現今企業經營、成本及費用的降低是致勝關鍵,若提早建立CIS,以後公司不論是商品種類的增加,或行銷據點增加,均不需使用很多廣告,即可獲得消費者的知悉及信賴。
4. 科技日日創新,尤其電腦業特別明顯,在技術提昇下,導致產品日趨同質化,甲商品與乙商品的品質差距更為接近,如何讓顧客購買商品,不是完全依賴產品品質或包裝,而是裝您公司的CIS,給予顧客的觀感與認同感。

二、 企業形象的組成要素
1. 視覺識別(Visual Identity),簡稱V.I.。
2. 行為識別(Behavior Identity),簡稱B.I.。
3. 理念識別(Mind Identity),簡稱M.I.。
4. 視察展現(Visual Presentation),簡稱V.P.。
5. 零售點識別(Retail Identity),簡稱R.I.。
6. 店面識別(Store Identity),簡稱S.I.。
7. 經銷商識別(Dealer Identity),簡稱D.I.。

三、 企業識別系統內涵
  企業識別的運用是整體性與系統性,必須透過規劃與設計,依公司經營理念及方向來建立各項系統,一般企業在系統設定上,大致有下列幾項基本項目:
1. 企業標誌。
2. 企業標準字體。
3. 企業標誌與公司文字組合。
4. 企業標準色彩。
5. 企業輔助色彩。
6. 企業制服系統。
7. 企業包裝紙、提袋系統。
8. 企業出入證、停車證、及各項證件系統。
9. 企業招牌系統。
10. 企業產品外觀系統。
11. 企業建築物外觀系統。
12. 企業旗幟系統。
13. 企業廣告規範系統。
14. 企業用品、贈品系統。
15. 企業車輛系統。
16. 企業事務用品系統。

內文參考資料自:奇摩知識

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全球前十大建築師-伊東豐雄:台中真有活力!

台中大都會歌劇院

撰文:王茜穎
伊東豐雄 小檔案
◎出生:1941年
◎學歷:東京大學工學系畢業
◎經歷:菊竹清訓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現職: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執行長
◎獲獎:
2002 威尼斯雙年展終生成就金獅獎
2005 英國皇家建築協會建築金獎勳章
2006 英國國家建築師協會大獎

「台中真是一個有活力的城市!」全球前10大建築師伊東豐雄在接受《Smart智富》月刊記者訪問時盛讚。
1月底,他在台中市七期的台中大都會歌劇院開始動工,這座被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副教授郭肇立譽為台灣戰後第1個前衛建築、柔軟彎曲猶如軟骨的歌劇院,佈滿了彼此相連的洞穴,伊東稱為「聲音的涵洞」。
這些涵洞打開了傳統歌劇院的封閉空間,讓台中市庶民的聲音、城市的活力穿透而來,打破內外之分,把歌劇院織進台中的都市紋理。
這是伊東心目中一座好城市應有的樣貌:自然、有機、開放。他說,現在的都市幾乎都被均質的格子空間吞沒,到處都是由鐵與玻璃所大量生產出來的盒子建築,生活脫離了自然。他皺著眉說:「城市好像逐漸失去生命力,人也變均質了,這不是很可怕嗎?」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展現的生活態度「壺中居」,即是打破了盒子的框框,猶如住在洞窟般自然相連的空間。
全世界都將拜訪台中
台中大都會歌劇院預計2009年完成,伊東認為,「它會有畢爾包古根漢(Guggenheim Museum Bilbao)的效力,讓台中浮現在國際的網路上面!」他預見屆時全世界的人都會知道台中這個城市,不管是來參觀或來聽音樂會,全世界都會拜訪這個城市。
然而,在完工之前,這棟好建築其實已經開始扮演起城市轉化的觸媒。寶輝建設總經理蘇良智說,以前在台中蓋房子,都是跟著土地開發「逐水草而居」,一開始環境最好,慢慢的一堆堆房子蓋起來之後,車子、攤販、店面都進來,「一個地方就搞砸了。」因此建商都在搶誰蓋得快,蓋一點,撈一點,就跑掉,有沒有好設計並不重要,整個城市陷在一個負向的開發循環。
刺激建商引進高水準設計
伊東的地標性建築,讓台中的都市發展找到一線生機,那個差別是這樣的:蘇良智希望邀請對設計國際五星級飯店有豐富經驗的HBA事務所,這個事務所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業務,但已很久不接台灣的案子了。
一開始接觸,沒有人知道台中在哪裡,加上又只是個住宅的小案子,HBA總公司原本不考慮接下,打發蘇良智去找香港的地方事務所,就在要被打回票之際,卻被他一句話打動:「這個住宅會蓋在伊東豐雄的台中大都會歌劇院旁邊。」HBA馬上首肯,而且由總公司來做。
過去,沒有人知道台中在哪,但他們都知道伊東豐雄;現在,台中七期已經變成國際建築師的競技場。在這些過去請不到的國際隊伍眼中,台中,是一個國際地標——有伊東豐雄作品的城市。
更深層的是,專打地產游擊戰的台中建商也產生質變。當國際水準的設計普遍存在於都市中,放眼望去,哪家建商「擺爛」,無所遁形。蘇良智道出:「大家都是輸人不輸陣啦!」
一座好建築,給台中市帶來了新機會,朝向更適宜人居的正向發展。
以上參考資料自:智富電子報

心得:
很榮幸台中有伊東豐雄建築師來幫我們規劃歌劇院,我們台中將成為全世界的焦點,且更能提升台中的生活品質。
所設計的外型相當相當的特殊,打破了許多我們對建築外型已被制約的印象,他是以「壺中居」的概念來設計,外型像被剖開的水壺般,且大小不一,沒有中國固有的相對性平衡概念,也沒有歐洲似歌德式建築…完全是一個全新的設計概念,給人很新穎的驚喜,更有類似原始的風格,講求自然不刻意的感覺。
2009年就會完工,真的真的…很期待

視覺傳達的意義

視覺傳達﹝visual communication﹞

說法一:
視覺傳達除了靠我們的眼睛「看」之外,還要靠大腦來「瞭解」。有一門學問專門研究人類從「看」到「瞭解」的過程,稱為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而有一門設計工作專門針對資訊傳遞與人際溝通所依賴的視覺介面,稱為視覺傳達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如果運用人類的美感經驗並加強其中的藝術性,那麼更能打動被溝通者的心。如果進一步將視覺傳達設計數位化,並加上聲音效果和人機互動功能就是現在最熱門的多媒體設計了。
視覺傳達設計是以傳送資訊消息為目標的視覺媒體設計,一般多採用平面型態,如常見的標誌、傳單、海報、書刊編輯等。此外視覺傳達設計也可以採用立體的形式,如櫥窗、展覽設計等多種項目。視覺傳達是屬於非言語的傳達﹝nonverbal communication﹞的一種。非言語的傳達適合於主觀性的情緒表現與傳達,其表現的方法有以肢體來表現或傳達的,如姿勢動作;有以圖畫語言﹝pictorial language﹞表現的,如記號、圖畫等;有以物體語言﹝object language﹞表現的,如服裝、廣告塔等。其中「圖畫語言」運用得十分廣泛,在我們文化、生活、技術中扮演重大的角色,如標誌、繪畫文字、圖表等均包含其中。
  從時代的演進中,印刷術的發明是促進視覺傳達設計發展的主要動力,而照相與製版技術的進步則是推動視覺傳達設計的另外一大助力,等到電影、電視與電腦的興起,又使視覺傳達設計之進步產生革命性的變化。
視覺傳達設計的方法,可以透過思考性與視覺化的過程來完成,思考性的過程是把的各種條件融入設計思考中,而擬出設計的概念;而視覺化過程則是將設定好的概念,經由圖像或文字轉換成視覺性圖像造形的程式,如字體、圖案、版面編排、圖表等都是視覺造形的具體表現,也正是視覺傳達設計具體的表徵。
以上參考資料出自: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chap13/chap13-01.htm(視覺傳達設計 第一講:視覺傳達的藝術)


說法二:
視覺傳達,最主要是靠人類的視覺感官來衡量其得到的心理層面,有人說是類心理學,例如:紅色代表熱,速度,警告意味濃。青色代表冷,浮動,不安定。利用這些特性加上設計,讓生活中對事物的感官更明確,這就是視覺傳達。現在很多國家對於視覺傳達這門科系非常重視,因為正確的配色與構圖可能危害到大眾心理,並間接造成公共安全,日本甚至很多學者開始研究所謂視覺上的不協調感,進而讓人不舒服,甚至噁心想吐,這種理論被大量使用在驚嚇節目或是遊戲或遊樂場的鬼屋。 當然有關視覺上的研究,現在很多國家都開始提出屬於自己的論調,因為國家民俗不同,眼球瞳孔顏色不同,在在的影響到對於『色的知覺』與『型的感覺』。
以上參考資料出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6032412576(奇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