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視覺傳達的意義

視覺傳達﹝visual communication﹞

說法一:
視覺傳達除了靠我們的眼睛「看」之外,還要靠大腦來「瞭解」。有一門學問專門研究人類從「看」到「瞭解」的過程,稱為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而有一門設計工作專門針對資訊傳遞與人際溝通所依賴的視覺介面,稱為視覺傳達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如果運用人類的美感經驗並加強其中的藝術性,那麼更能打動被溝通者的心。如果進一步將視覺傳達設計數位化,並加上聲音效果和人機互動功能就是現在最熱門的多媒體設計了。
視覺傳達設計是以傳送資訊消息為目標的視覺媒體設計,一般多採用平面型態,如常見的標誌、傳單、海報、書刊編輯等。此外視覺傳達設計也可以採用立體的形式,如櫥窗、展覽設計等多種項目。視覺傳達是屬於非言語的傳達﹝nonverbal communication﹞的一種。非言語的傳達適合於主觀性的情緒表現與傳達,其表現的方法有以肢體來表現或傳達的,如姿勢動作;有以圖畫語言﹝pictorial language﹞表現的,如記號、圖畫等;有以物體語言﹝object language﹞表現的,如服裝、廣告塔等。其中「圖畫語言」運用得十分廣泛,在我們文化、生活、技術中扮演重大的角色,如標誌、繪畫文字、圖表等均包含其中。
  從時代的演進中,印刷術的發明是促進視覺傳達設計發展的主要動力,而照相與製版技術的進步則是推動視覺傳達設計的另外一大助力,等到電影、電視與電腦的興起,又使視覺傳達設計之進步產生革命性的變化。
視覺傳達設計的方法,可以透過思考性與視覺化的過程來完成,思考性的過程是把的各種條件融入設計思考中,而擬出設計的概念;而視覺化過程則是將設定好的概念,經由圖像或文字轉換成視覺性圖像造形的程式,如字體、圖案、版面編排、圖表等都是視覺造形的具體表現,也正是視覺傳達設計具體的表徵。
以上參考資料出自: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chap13/chap13-01.htm(視覺傳達設計 第一講:視覺傳達的藝術)


說法二:
視覺傳達,最主要是靠人類的視覺感官來衡量其得到的心理層面,有人說是類心理學,例如:紅色代表熱,速度,警告意味濃。青色代表冷,浮動,不安定。利用這些特性加上設計,讓生活中對事物的感官更明確,這就是視覺傳達。現在很多國家對於視覺傳達這門科系非常重視,因為正確的配色與構圖可能危害到大眾心理,並間接造成公共安全,日本甚至很多學者開始研究所謂視覺上的不協調感,進而讓人不舒服,甚至噁心想吐,這種理論被大量使用在驚嚇節目或是遊戲或遊樂場的鬼屋。 當然有關視覺上的研究,現在很多國家都開始提出屬於自己的論調,因為國家民俗不同,眼球瞳孔顏色不同,在在的影響到對於『色的知覺』與『型的感覺』。
以上參考資料出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6032412576(奇摩知識)

沒有留言: